從整體角度理解元宇宙
2023-08-09 15:44:38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元宇宙不僅是技術集成、數字市場,還是一種社會形態
■《元宇宙:技術、場景與治理》
作者:王延川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王延川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它對我們的未來意味著什么?目前,人們并未形成清晰的共識。盡管人們給出了元宇宙的各種定義,但眾多元宇宙定義反而模糊了元宇宙的“形象”。與此同時,就價值評判角度而言,有人對元宇宙大唱贊歌,也有人大唱反調。針對元宇宙說法的各種“亂象”,選擇一種更為理性的態度,還原元宇宙以“本來面目”至為關鍵。
從三個方面提煉元宇宙內容
國內外關于元宇宙的著作主要分為如下三類:一是講解元宇宙技術。這類著作的讀者主要是元宇宙技術開發和維護人員、元宇宙監管機構的技術工作人員以及致力于研究元宇宙技術的科研人員和學生。
二是展示元宇宙經濟和場景。這類著作的讀者主要是想了解元宇宙產業現狀和發展的普通讀者以及對元宇宙經濟感興趣的企業家和投資者。
三是開創元宇宙哲學。這類書的主要內容是對元宇宙這種新型虛擬世界進行研究和反思,通過對其中人之行為的考察,進而引申到對人類地位和命運的思考。
上述著作當然有其借鑒意義,但卻是在單向度意義上理解元宇宙,難以窺見元宇宙的全貌。而《元宇宙:技術、場景與治理》一書將元宇宙視為一個綜合性系統,其中提煉出元宇宙三方面的內容:技術、場景和治理。
元宇宙依靠技術推動,這些技術構成元宇宙的底層邏輯。元宇宙的應用場景需要元宇宙技術的支撐,不同的應用場景對不同種類技術的依賴程度各不相同。同時,探討元宇宙的應用場景有利于上述技術的可視化呈現,以便于讀者進一步窺探元宇宙的“真相”。元宇宙的應用場景又是元宇宙治理對象,正是元宇宙場景中人、物和行為之間的互動產生了所謂的人與人的關系,社會關系本身存在紛爭和風險,這些都需要倫理和法律的治理,以保證元宇宙的秩序和正義。
元宇宙需要各種數字技術的支撐,其中有三層含義。
第一,元宇宙需要更新現有技術。就像書中所講,“元宇宙既有純粹的數字空間、虛擬空間,也有虛實結合,將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深度融合,從而造就一種全新的、身臨其境的數字生活。這對人工智能的芯片和算法、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都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技術更新必定會帶動科研發展和企業擴展。第二,元宇宙需要盡可能多的數字技術,或者說需要一個數字技術集,這給數字技術發展帶來機遇。第三,元宇宙需要的多種數字技術不應該相互獨立,它們應該結合在一起發揮作用,而技術之間的結合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又屬于一種全新技術。
正因為元宇宙對各種數字技術的需求,使得元宇宙的“誕生”過程也必將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技術革命之一。在這樣的歷史機遇面前,沒有哪個國家和科技企業愿意放棄,這也就是許多政府發布元宇宙戰略、企業布局元宇宙的原因。
除了技術上的革命之外,元宇宙還會帶動數字經濟的巨大發展。數字經濟是現在以及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目前的數字經濟由于缺乏數字化場景表現得還不夠充分。元宇宙作為純粹的數字化場景是數字經濟的“助推器”和更深層次數字經濟的“孵化器”。在元宇宙中,數字基礎設施、數字人、數字資產、數字交互行為等的交融,會促成一個全新的數字市場。這個數字市場超越國家界限,是一個真正的全球市場。元宇宙這個數字市場運行穩定后還會反過來影響甚至重塑物理世界的實體產業,讓相關實體產業的內容和模式呈現新的形態。
元宇宙不僅是技術集成、數字市場,還是一種社會形態。關于元宇宙,早期的觀點是,元宇宙將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并存的“平行宇宙”,現實世界中有某一個人,元宇宙中有該人的化身,這樣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這種愿景不斷發展,逐漸產生了一個新觀點:元宇宙將跨越物理和虛擬世界。
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不再僅是平行關系,而且具有交叉和融合關系。所以,未來我們將面臨多重世界,即物理世界、虛擬世界和交融世界。復雜的社會關系給社會治理帶來深層次的挑戰,因為我們目前的法律或者倫理規范針對的是物理世界中人與人的關系。而虛擬世界需要什么樣的治理規則,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的交融部分需要什么樣的治理規則,這一切都需要摸索。
在一些國家,監管機構顯然已經動起來了。譬如,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相關監管文件中,2022年上半年,“元宇宙”一詞出現1100多次,2021年被提及260次,而此前的20年中,這一概念只出現過十幾次。
注重從原理層面闡釋治理機制
縱觀全書,作者有以下三個基本觀點。
第一,從技術上而言元宇宙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從技術層面將元宇宙分為感知層、網絡層、數據智能層和應用層。書中還展示了各層的技術支持以及各層的關系??梢哉f,該種技術劃分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在感知層上,元宇宙通過人機交互技術實現對物質性質、環境狀態、行為模式等參數信息進行捕獲并為人們提供沉浸式體驗。在網絡層上,感知層的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元宇宙中,供數據智能層使用。在數據智能層上,元宇宙利用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技術從海量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規律、結論,從而為應用層提供有效數據支撐和相關技術支持。應用層利用經過數據智能層處理的數據,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元宇宙服務。
第二,針對元宇宙應該采取一種中立態度。本書作者認為,元宇宙會帶動未來經濟發展,彌補真實世界的不足,應該大力發展,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所有的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利好的同時也必然會產生消極影響,這從歷次科技革命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要做的就是盡早消除元宇宙的“科林格里奇效應”,通過研判和模擬元宇宙的各種風險,讓治理措施跟進,降低元宇宙的風險。
第三,元宇宙需要系統的治理機制。關于元宇宙的治理,《元宇宙:技術、場景與治理》注重從原理層面闡釋。人們營造元宇宙,這是物理世界帶給虛擬世界的影響,虛擬世界的發展又會不斷影響物理世界,二者的互動和滲透,最終會產生一種融合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新社會形態。
這種社會形態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的社會形態:它是一種技術支撐的社會形態,隨著技術的變化而變化,永遠處于不斷發展當中;它是一種滲透性極強的社會形態,會給社交、藝術、教育和金融等行業賦能,引領行業不斷升級;它是一種革命性的社會形態,需要新的倫理和法律規則跟進,需要新的治理機制。元宇宙的風險是治理的主要動因,其主要表現為技術帶來的風險、元宇宙內權力行使帶來的風險以及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互動帶來的風險。
元宇宙治理是一個綜合性問題。因此,人們需要認清元宇宙治理的目標,即信任、公平和安全。其次,元宇宙的治理可以從倫理和法律層面展開。最后,為了實現元宇宙的善治,需要從塑造職業倫理、開設共同體論壇、促進國際性監管和加強數字素養四個方面構建利害相關人共同體,讓更多的主體介入元宇宙的治理,實現元宇宙的共治,所謂共治才能善治。
(作者系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為《元宇宙:技術、場景與治理》一書序言,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