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bpc9g"></rp>
<del id="bpc9g"></del>
<label id="bpc9g"></label>

      <ol id="bpc9g"><samp id="bpc9g"><blockquote id="bpc9g"></blockquote></samp></ol><rp id="bpc9g"><object id="bpc9g"><blockquote id="bpc9g"></blockquote></object></rp>
    1. <button id="bpc9g"><acronym id="bpc9g"></acronym></button>
      <th id="bpc9g"></th>

      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社主辦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法治中國

      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邁入新階段

      2023-11-16 10:39:22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與世界一起守護‘未來’”主題,探討為未成年人搭建清朗網絡空間的有效路徑


      《法治周末》記者 王京仔

      “截至今年6月,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突破1.91億?!薄?020年1月到今年9月,檢察機關起訴成年人涉嫌利用電信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萬人?!?/p>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披露的這兩組數字,無疑側寫出我國未成年人當前的網絡生態——未成年人在通過網絡豐富學習、生活空間的同時,也面臨著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欺凌等諸多風險。

      作為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近日公布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規定。

      11月9日,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與世界一起守護‘未來’”主題,深入探討為未成年人搭建清朗網絡空間的有效路徑。

      醞釀多年的首部專門立法

      “《條例》是我國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痹?0月27日的國務院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王崧介紹,《條例》回應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關切,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成長成才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標志著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這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的出臺,可謂醞釀多年。

      《法治周末》記者通過查詢中國政府網發現,早在2014年,《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就被納入國務院的立法計劃,此后,除2017年、2021年以外,直至今年,《條例》每一年都被納入國務院該年度的立法計劃。

      而《條例》也曾三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16年9月,國家網信辦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2017年1月,原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向各界征求意見;2022年3月,國家網信辦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再次公開征求意見。

      經過反復完善,伴隨著“通過出臺專門立法以制度性解決未成年人網絡空間面臨問題”的呼聲不斷加大,今年9月20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并于10月16日正式公布。

      事實上,在推動《條例》出臺的過程中,我國也在持續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法工作。不僅在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多維度法律體系中對未成年人網絡合法權益予以重點保護,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規范網絡市場、保護未成年人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2017年實施的網絡安全法第13條專門提出“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2020年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保護理念、相關企業責任等作出全面規范;2021年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則要求對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同意,應當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

      此外,《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關于加強網絡文化市場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也在不斷構筑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法治屏障。

      “《條例》作為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首部行政法規,充分發揮了承上啟下的良好作用?!稐l例》制定過程中,一方面,貫徹落實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確立的網絡保護基本原則和制度框架,將上位法律中確定的主要制度,以行政法規的形式作出系統、具體的規定,促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各項法律要求得以貫徹落實。另一方面,積極吸收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有關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中的有效經驗做法,將其上升到行政法規高度?!痹谥袊畔⑼ㄐ叛芯吭赫吲c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看來,下一步,應充分發揮《條例》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適時制定配套規定,對已經出臺的相關規章規范性文件要及時清理和調整,推動《條例》相關制度落實到位。

      壓實平臺主體責任

      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實踐已經經過了長期的探索,《條例》作為承上啟下的首部專門立法,在提煉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領域的突出問題進行了細化規定。

      隨著網絡設備的發展和普及,未成年人網絡沉迷是最先引發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防治未成年網絡沉迷的措施也從網絡游戲拓展到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各領域,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也逐漸升級為“青少年模式”,直至“未成年人模式”,不斷加強平臺主體的責任要求。

      早在2005年3月,中央文明辦等部門聯合舉辦“健康上網拒絕沉迷——幫助未成年人戒除網癮大行動”。同年6月起,原新聞出版總署制定了《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開發標準》和《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實名認證方案》,此后,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開始上線。2019年,青少年防沉迷系統——“青少年模式”在主要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試點上線;2022年,中央文明辦等四部門發布《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提出優化升級“青少年模式”;今年8月,國家網信辦關于《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模式”。

      與此同時,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從2006年修訂版籠統規定“國家采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到2020年修訂版明確“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等。

      《條例》則吸取實踐經驗,明確“未成年人模式”。如其第43條明確,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的特點,堅持融合、友好、實用、有效的原則,設置未成年人模式等。

      除了網絡沉迷防治,《條例》也在個人信息保護、網絡欺凌、網絡信息內容規范等方面壓實平臺主體責任。

      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網絡欺凌,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稐l例》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基礎上,將網信等有關部門管網治網實踐中的成熟做法上升為法規制度,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網絡欺凌行為的預警預防、識別監測和處置機制,設置便利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保存遭受網絡欺凌記錄、行使通知權利的功能、渠道,提供便利未成年人設置屏蔽陌生用戶、本人發布信息可見范圍、禁止轉載或者評論本人發布信息、禁止向本人發送信息等網絡欺凌信息防護選項等,健全完善網絡欺凌防治機制,進一步強化對遭受網絡欺凌的未成年人當事人的保護。

      “我們的立法強調了企業的主體責任?!北本┣嗌倌攴稍c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商大學全球治理與數字法治研究院院長佟麗華在上述論壇上表示,一方面,為平臺企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希望平臺企業在未成年人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為中國的平臺企業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也希望平臺企業能從戰略上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能夠在立法實施前后,要定期開展評估一樣,來檢視一下自己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針對問題來一次大的合規的建設,來推動整個平臺企業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

      貫徹社會共治理念

      而除了對網絡平臺提出要求,《條例》著重強調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社會共治”理念。

      《條例》第2條就明確提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適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和網絡空間的規律和特點,實行社會共治。

      以此次《條例》第2章專門規定的“網絡素養促進”為例,除了對相關平臺企業提出要求,還明確了有關政府部門、學校、家庭、行業組織等各方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中的職責。

      具體而言,明確國務院教育部門會同國家網信部門制定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測評指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加強提供公益性上網服務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改善未成年人上網條件;明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教育、示范、引導和監督等。

      《條例》一經公布,教育部就表示將根據《條例》要求,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學校素質教育內容,會同國家網信部門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測評指標;提升網絡安全風險的防范能力,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全國網信普法進校園等活動,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網絡安全”專欄,不斷豐富網絡安全教育線上資源;開展中小學生網絡沉迷防治;形成網絡環境綜合治理合力,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網絡素養,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構建家校協同育人的良好格局等。

      11月9日,由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中央網信辦綜合治理局、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廳、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專委會共同出品,騰訊公司承制的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系列短片《向陽啟航 護苗在行動》,也正式發布。

      “網絡生態建設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建設一個未成年人友好型的網絡空間,而這樣的任務必須要有相關的主體,多元主體共同的落實,來完成這樣一個任務。中國的法規始終貫穿性地堅持社會協同共治的理念,要求全社會都要擔負起未成年人成長成才的責任?!蔽髂险ù髮W黨委副書記、校長林維表示,《條例》更加體現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的特點,把社會的共治作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要求。在《條例》的總則當中,對網絡未保領域義務規定了總的一般性的義務,同時分則當中根據不同領域、不同主體確定了不同的具體義務,這樣既清晰明確了多元主體的具體義務,以便細化落實,同時也能夠援引相應的法規對有關主體的義務履行提出新的要求,并且通過對相關的主體設定概括性的、引導性的義務,能夠確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與時俱進。

      責編:肖莎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廣告征訂 | 本站公告 | 法律聲明 | 報紙訂閱

      版權所有 Copyrights ? 2014-2023 www.noweden.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京ICP備10019071號-1 京報出證字第014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7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