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互聯網大會開幕,帶來這些前沿信息
2023-07-19 17:22:42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記者 王京仔
7月18日,以“促進數實融合 賦能千行百業”為主題的2023(第二十二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京開幕。
本次大會為期3天,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聯合主辦。大會聚焦互聯網基礎設施、技術創新、融合發展、網絡治理等多個熱點板塊,除開幕式和閉幕式外,還舉辦2場主論壇、17場分論壇,以及8項特色活動。
“當前,信息革命時代潮流正加速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滲透,加快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成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敝袊ヂ摼W協會理事長尚冰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面對新時代互聯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建議筑牢數實融合發展底座;合力打造協同創新生態;持續構筑國際競爭優勢;積極踐行行業社會責任。
中國互聯網大會作為行業風向標和產業助推器,是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企業展示創新成就、共話技術發展、洽談互惠合作的重要交流平臺。那么,從本次大會開幕式上,我們又能獲得哪些互聯網行業前沿信息呢?
我國人工智能水平居全球第二
“我國5G基站達264.6萬個,數據中心機架超過650萬標準機架,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5080億元,云計算達4550億元,數字經濟達50.2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3.83萬億元……” 在2023中國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余曉暉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互聯網行業總體發展情況向好。我國網絡基礎建設全球領先,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數據要素價值備受重視,網絡法治逐步完善,網絡文明建設穩步推進,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更加健全,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更趨完善,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有所進展,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規模能級大幅提升。
就基礎資源與技術方面而言,我國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算力基礎設施、數據要素、人工智能、物聯網、車聯網、區塊鏈等方面都取得不錯成果。
“中國打造了全球最好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庇鄷詴熃忉?,老百姓能夠感受到的互聯網寬帶性能及速率,我國在全球是領先的。我國以5G和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快速發展,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5G網絡,千兆光網覆蓋家庭能力超過5億戶,5G用戶數6.2億,1000M寬帶用戶1.1億。不僅實現了網絡能力全面覆蓋、用戶水平顯著提升和滲透賦能持續深入,網絡體驗也快速增強,與2013年相比,我國寬帶網速提升了20倍。對基礎設施發展具有關鍵底座意義的互聯網骨干網絡建設、互聯網交互中心、衛星互聯網、IPv6等方面,我國也在不斷優化。
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18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云計算市場規模達4550億元,較2021年增長40.9%。此外,數據要素在2022年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發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構建了數據基礎性制度,以產權、交易、分配、安全、治理制度設計破解制度障礙,具有開創性意義。同時,以多類型、多層級、多樣化數據要素市場解決流通難題;以體系化技術安排構建數據應用空間,為下一步大規模釋放數據潛力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過去幾年,人工智能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即如何完成規?;?、場景化,如何實現泛化能力?!庇鄷詴熃榻B,從去年底開始,大模型的突破到今年上半年GPT突破,是質的變化,為人工智能的進一步落地和賦能提供了可以實現的一種路徑,帶動了國家相關發展。
根據《報告》,雖然在人工智能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突破,但我國在人工智能企業、技術和產能方面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具體而言,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6月,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80億元;大模型驅動產業加速,AI軟硬件、大模型等技術發展向好,高校和頭部企業積極研發大模型技術,國產大模型已超80個;傳統行業智能化轉型不斷深入,以醫療方面為例,醫療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已有58款產品獲批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可信AI穩步推進,進入實踐階段,邁出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重要一步。
大模型在未來產業生態中處核心位置
“通用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北本┲窃慈斯ぶ悄苎芯吭涸洪L、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黃鐵軍在開幕式上作“人工智能大模型現狀與展望”主旨報告。他指出,人工智能研究專業領域所說的通用人工智能是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即AGI,指的是在人類智能所有方面都達到人類水平,能夠自適應地應對外界環境挑戰,完成人類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的人工智能;超人智能則是在人類智能所有方面,都已經超越人類的通用人工智能。
在黃鐵軍看來,大模型是通用人工智能到真正的超人智能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大模型具有三個特點:第一是規模大,一個模型的參數應該達到百億規模;第二是通用性,與2018年之前所說的人工智能模型不同,今天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并不限于專門的問題或領域;第三是涌現性,一個模型訓練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出現了預料之外的能力。
“人工智能之爭最終是生態之爭?!秉S鐵軍認為,人工智能生態包括基礎軟硬件、基礎模型和創新應用三個層次,基礎模型是人工智能生態之“腰”。一個信息系統、計算機系統或者互聯網系統,就像大樹一樣,往往下面是軟硬件,上面是應用,而樹干就是大模型,因此,大模型在未來的產業生態中扮演著基礎性的、核心的位置。
目前,中國研發的大模型都已超80個,但黃鐵軍指出,技術研發和真正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服務不是一回事,大模型作為數字形式的智能服務,“不用多,一個最強的就夠了”,出于數據、算力、算法等方面的考慮,最終的超大規模智能模型生態就全球來說是屈指可數的。
黃鐵軍認為,今天ChatGPT有強大的智能,影響深遠,未來3年,除了語言,大模型正在迅速擴展視覺、聽覺、具身、行動等通用智能;未來10年,智力革命已經打響,就像工業革命解放體力,就像電力革命解決能源流通,是全新生態的構建;未來20年,ChatGPT是數據驅動的靜態智能,未來是時空環境驅動的具身智能,智能載體將是類腦的脈沖神經網絡,有望像生物大腦一樣涌現出更強的智能。
“AI安全至少要同等重視,否則人類面臨巨大風險?!蓖瑫r,黃鐵軍強調AI風險問題,簡單系統控制不了復雜系統,如果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超過了人類,人類要完全控制它是不可能的,“今年上半年以來,世界各國出臺了一系列管控政策,人工智能的發展和人工智能風險的管控確實都是要同時進行重視,我們才可能迎來光明的未來”。
平臺是數字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組織模式
“回顧互聯網50多年的發展歷史,經歷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泛在化的發展時代。在這期間,伴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20年前互聯網開始了平臺化?!敝袊こ淘涸菏?、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鄔賀銓則以“發力互聯網平臺 賦能數字化轉型”為主題,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報告。
從2003年啟動電商平臺,到后來的云平臺、社交平臺、互聯網金融平臺、直播平臺,我國的互聯網平臺化經歷了20年時間。同時,對于平臺經濟的監管,從2020年的“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到2021年“設置‘紅綠燈’”,再到2022年的“常態化監管”,直至今年提出“健全透明、可預期的常態化監管制度”。
鄔賀銓指出,數字平臺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平臺經濟是以互聯網平臺為主要載體,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為重要支撐的新型經濟形態?;ヂ摼W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平臺是數字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組織模式。
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在鄔賀銓看來,互聯網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數字平臺經濟也是“實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和人員就業規模都很大,而且創新投入比例也很高。
“平臺并不是互聯網開始的,最古老的集市還有現代的商場都屬于平臺。但只有同互聯網深度融合之后,作為生產力組織方式的平臺經濟才應運而生,它深刻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编w賀銓認為。
按照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的報告,平臺經濟對經濟的增長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提升了市場廣度深度,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二是降低交易成本,溝通了消費和流通;三是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具體而言,數字平臺經濟是促進創新,首先克服信息不對稱,降低信用成本,激活長尾市場,帶動O2O業務,催生移動支付和普惠金融;其次是搭建創造性協作模式,溝通供需,盤活資源,推動生產要素跨區流動,提升社會效率;三是開啟創新新范式,降低創新創業門檻,開拓全時服務市場。
“當前是我國互聯網平臺企業發展的新一輪機遇期,全社會的數字化轉型為互聯網企業發展開拓了新的藍海,5.5G+云計算+AI等新一代IT推動摩爾定律持續發展,健全透明可預期的常態化監管制度支持互聯網平臺做大做強?!编w賀銓呼吁,互聯網企業不僅要降本增效,更積極的做法是加大創新力度,發揮經濟新引擎的更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