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史上最嚴”主播管理制度分級分類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2023-09-20 16:53:53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記者 仇飛
網絡直播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存在個別主播行為不規范問題,制約網絡直播行業發展。抖音直播近期推出健康分規則,根據主播長期行為進行梯度信用管理,落實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討論直播分級分類的重要性、企業實踐、直播打賞規范等問題,“完善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助力直播行業健康發展”研討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來自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高校的學者認為,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建立起內容質量和主播信用評價的長效治理體系,讓直播行業更健康。抖音直播推出的健康分規則,有助于提升直播管理的科學性、體系性,助推直播行業逐漸走向精細化信用管理。應正視直播打賞的社會經濟價值,通過靈活的政策,鼓勵和引導直播打賞,成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傳承優秀文化的商業模式。
抖音直播發布最嚴主播管理制度,引導主播長期規范行為
直播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是加強主播與內容治理,落實分級分類管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曾就直播賬號分類分級管理進行規定。
2021年2月發布的《關于加強網絡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直播賬號分類分級規范管理制度,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6月發布的《網絡主播行為規范》也提出,建立健全網絡主播信用評價體系,根據主播信用分值等級劃分管理,建立平臺與主播約束關系機制。
抖音直播消費治理負責人與會并介紹了健康分規則:“平臺將根據主播日常直播行為予以賬號健康分,對主播長期行為進行梯度信用管理?!本唧w來說,主播健康分初始分值為100分,部分經過專家或專業認證的主播初始分值為120分。平臺會按照不同的分值區間,給不同檔位的主播以合理的流量與營收空間。
針對分數較低的主播賬號,抖音將采取減少直播推薦、限制使用PK及打賞功能、中止違規直播收益資金提現及回收直播權限等措施。如主播健康分低于40分,將無法進入直播間榜單,并禁止使用PK功能;如低于20分,將進一步關閉禮物功能,主播將無法獲得打賞收入,違規收入也將被禁止提現。據了解,抖音是業內第一家做營收權益限制的直播平臺。
“抖音直播健康分規則,是對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定的落實與細化,目前也是直播行業最嚴主播管理制度,主播日常輕度違規行為會被累計處罰,對主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指出,直播健康分規則通過建構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直播賬號信用評價體系,引導主播長期規范自身行為,激勵其創作優質內容,提升直播管理的科學性、體系性,助推直播行業逐漸走向精細化信用管理。
違規主播換平臺復出,多平臺應加強聯合治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指出,直播健康分規則是信用管理工具,有助于實現精準化治理。信用評級具有價值導向功能,一方面有助于引導主播與用戶的良性互動和打賞消費,另一方面有助于直播平臺合理分配商業資源和治理資源,建立完善網絡主播信用評價體系。她提議,直播平臺在建立信用評估體系過程中,應適當保持透明度,提升公眾參與度,提供爭議解決機制。
針對主播頻繁換賬號、換平臺復出以逃避管理等問題,抖音直播消費治理負責人介紹,健康分不僅是直播賬號分,也是對主播或賬號運營者的信用評估。不管主播有多少個賬號,都會因此受到健康分約束??鄯峙c主播違規嚴重程度、主播等級與影響力等共同決定。根據違規行為的嚴重程度,每次將予以1-8分不等的分值扣減。此外,針對粉絲數或直播間平均觀看人數高的主播,平臺將額外多扣減1-5分健康分。這也意味著主播影響力越大,越應該規范自身言行。
“據我了解,抖音平臺的管理效果相對較好,但各平臺治理尺度不一致,直播行業黑名單制度落實還不夠徹底,比如主播在某平臺上被封號或限流了,換個賬號繼續在其他平臺開播,逃避管理?!敝袊ù髮W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直播行業健康發展,不能僅依靠單一平臺推進主播分級分類管理,需要多平臺建立信息共享和治理機制。
“各直播平臺標準不一致,達不到分級分類的效果,還可能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需要建立跨平臺聯動規則?!北本煼洞髮W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進一步提議,如果抖音直播健康分規則運行一段時間,效果不錯的話,可以將其中好的典型經驗做法進行推廣,形成直播行業共同的治理規則,逐層向前推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認為,網絡平臺確實有管理網絡直播行為的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網絡平臺能夠完全有效控制網絡直播行為,仍需探討監管機構、用戶、經紀機構、行業自律組織在內的多元主體對直播行為的規范作用。多元主體治理不等于多個主體各自履行義務,而是應當強調如何實現協同治理效果,如監管機構對網絡主播及其經紀機構采用“黑名單”“警示名單”等監管措施時,各個網絡平臺對于上了名單的主播和沒上名單的主播,需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直播打賞是“新戲票”,應謹慎限制打賞額度
直播打賞是一種內容付費形式,是主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直播行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支撐。針對統一限制打賞額度的提議,劉曉春指出,不管打賞是贈與行為還是交易行為,都是民事行為,統一限制打賞額度的合法性有待商榷。
在朱巍看來,如果“一刀切”限制打賞額度,可能會侵犯用戶權益,遇到用戶投訴等問題。針對非理性打賞,有些平臺上線了一些功能來應對。比如,抖音直播上線了禮物消費提醒功能,倡導用戶在觀看直播時理性消費,對用戶進行智能提醒等軟提醒的方法或許更適合。
吳沈括則認為,為了更好發揮打賞“新戲票”價值,應謹慎限制打賞額度。要考慮不同類型主播在直播生態中的角色與功能,給予不同的權限,避免“一刀切”限制打賞。比如,對于戲曲演員、劇團來說,他們在直播間收獲直播打賞等線上“新戲票”,應該鼓勵這些傳統戲曲主播繼續借助直播打賞,開辟“新舞臺”。直播行業治理的關鍵是加強主播與內容治理,落實分級分類管理,促進直播行業健康發展,而非限制打賞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