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雙11”,電商平臺的反壟斷難在哪
2023-11-09 09:24:41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視覺中國供圖
《法治周末》記者 管依萌
“試問個別超級頭部主播因一己私利損害品牌商長期發展、傷害消費者基本權益的‘二選一’行為,是否已經構成違法?”近日,京東采銷“褚三鋒”發布朋友圈,聲稱主播李佳琦搞“二選一”,并請求有關部門管理“偽全網最低價”。
當天晚間,李佳琦運營方美腕(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美ONE)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直播間從未要求品牌進行任何的“二選一”,直播間商品的定價權在于品牌。
隨后,主播大楊哥表示要到反壟斷機構反映,同一商品的庫存大部分在李佳琦直播間售賣,如果有其他商家的價格低于李佳琦直播間的價格,商品會被下架。
10月30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反壟斷辦工作人員回應稱:“我們反壟斷辦已關注到此事,目前正在調查核實過程中。如果發現違法行為,會進行查處?!?/p>
今年“雙11”各大平臺紛紛將戰略重點聚焦在“低價”,隨之而來的“二選一”的討論開始增多。且近年來,每到“雙11”等時間節點,關于電商平臺是否涉嫌壟斷的討論就會備受關注,互聯網領域的反壟斷為何這么難?
互聯網領域的壟斷認定有難點
而李佳琦此次的爭議是否涉嫌壟斷行為或“二選一”,《法治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存在爭議,不能妄下定論。
北京國標律師事務所主任姚克楓表示,基于反壟斷法,是否構成壟斷要看經營者是否濫用了市場支配地位,是否具有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效果。其中對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需綜合考慮市場份額、競爭狀態、消費者選擇等因素。我國反壟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姚克楓補充道,我國目前電商市場呈現白熱化的狀態,雖然李佳琦是頭部主播,但是直播市場是充分競爭、高度分散的,美ONE占據的市場份額很難說達到二分之一。在此基礎上,美ONE能否構成壟斷存在較大爭議。但即便美ONE無法被認定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但如果目前在網上流傳的《美ONE直播推廣服務合同》是真實的,那么其底價合同和要求商家“二選一”的行為,即便不屬于壟斷,那么也可能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
根據反壟斷法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實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包括限定交易、指定交易、附加條件交易、差別對待式交易等。
受訪專家認為,在互聯網領域,對壟斷的判定難度主要來自于平臺經濟的復雜屬性。
姚克楓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商家、平臺以及主播是否存在壟斷問題,相對比較復雜,需要根據事實和法律來詳細分析。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補充道,頭部大主播具有較高的議價權和對坑位費等資源的需求,可能對電商的發展產生一些不利影響。這可能導致平臺資源的不均衡分配,造成其他主播的競爭劣勢。此外,過高的議價權可能導致產品價格的上漲,給消費者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平衡好頭部大主播的利益和整體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以促進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電商平臺涉嫌壟斷的“控訴”緣何層出不窮
對電商平臺涉嫌壟斷或者不正當競爭的“控訴”早已有之。
2017年,燈飾品牌紅品愛家發表《紅品愛家不忍京東霸權退出聲明》,后來京東以紅品愛家侵害名譽權為由起訴后者。時隔半年后,此事以紅品愛家公開發文向京東道歉告終。
2020年9月3日,愛庫存發布關于抵制唯品會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稱唯品會強迫商家“二選一”,明令要求商家不得與愛庫存繼續合作。同年9月14日,愛庫存表示,已在9月11日通過郵遞形式,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4家機構提交實名舉報。
公開報道顯示,自2020年以來,監管層通過多種方式釋放出強化反壟斷的明確信號,有媒體甚至直接稱2021年是反壟斷“大年”,多家互聯網企業及平臺,也因涉嫌“二選一”等壟斷(或不正當競爭)行為被立案調查并接到天價罰單。
有關“二選一”的爭端從電商到實體,從線上到線下,持續多年。從早年國美與蘇寧到后來的騰訊與360大戰,無不充滿火藥味。爭端甚至蔓延到外賣、音樂平臺。
涉嫌壟斷的行為為何時有發生?
李旻認為有幾個原因:其一,市場情況復雜,中國市場巨大而復雜,不同行業和領域的壟斷行為各不相同。執法機構需要了解并適應各種不同的市場情況和壟斷行為類型,這需要時間和資源。其二,部分法律條文待完善。其三,公眾監督不足,因為公眾可能對壟斷行為缺乏了解,或者擔心報復,從而不愿意積極參與。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壟斷行為是事后判斷的事情:“在‘雙11’促銷季的狀態下,平臺和平臺之間、經營者之間的競爭很激烈,有一些平臺或經營者的商業模式很大程度上會依賴于價格,因為它的受眾可能是價格敏感的受眾。這個時候商家就有可能會在價格上、特定的交易條件上去設定一些限制?!?/p>
姚克楓認為,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很多經營者對競爭方面的違法違規問題未盡到注意義務,法律意識薄弱;另外,認定一個企業構成壟斷是有一定門檻的,因此有些經營者可能會心存僥幸地實施不當行為。
“即使企業確被認定其涉嫌壟斷,但是監管部門在處罰時計算其違法所得的數額時往往難度較大,這就導致對壟斷行為的處罰力度可能偏弱,因此與企業能夠獲得的高收益相比,有些企業會選擇鋌而走險?!币藯髦赋?。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程亮律師表示,要想避免此類疑似“壟斷行為”,首先要加強監管力度,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對壟斷企業的監督和處罰,保護競爭秩序。其次,要鼓勵市場競爭,增加競爭程度,激勵創新和發展。再次,要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和優質的產品服務,保護消費者的選擇權和購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