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頒布
專家:監管由政策要求轉變為法律責任
2023-09-21 12:07:26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記者 楊代媛
近日,教育部頒布《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掇k法》提出了校外培訓行政處罰總體要求;明確實施機關,劃定管轄權限;明確違法情形,規定法律責任;明確處罰程序,提升執法水平等內容。
《辦法》的出臺是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意見》)《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的體現。
《辦法》出臺之后,對于教培行業將有何影響?曾經的教培巨頭又進行了怎樣的轉型?《法治周末》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辦法》誕生的背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同年8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專門通知,擬對各省“雙減”工作落實進度每半月通報一次。
202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表示:“雙減”擬明確入法,避免加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11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發布《關于做好校外培訓廣告管控的通知》,堅決杜絕地鐵、公交站臺等所屬廣告牌、廣告位刊發校外培訓廣告。
與此同時,各地相繼針對各自地方特色,出臺了相應的“雙減”措施。如上海新學期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將推行“5+2”模式,即每周5個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時,結束時間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安徽對作業布置、批改,校外學科培訓收費等問題做了明確要求;廣西決定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據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介紹,“雙減”改革實施兩年以來,校外培訓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擅自舉辦校外培訓機構、隱形變異開展校外培訓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個別機構“卷款跑路”問題仍零星發生,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仍不時受到損害,迫切需要健全校外培訓法律制度,明確執法責任、執法權限、執法依據等,提升校外培訓執法規范化、法治化水平,讓違法者付出代價,讓合規者受到保護,保障“雙減”改革不斷取得實效。同時,社會各界普遍呼吁盡快出臺校外培訓領域行政處罰辦法,加強和規范校外培訓行政處罰工作,通過法治方式深化校外培訓治理。
監管由要求轉變為法律責任
首都師范大學首都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院副教授蔡海龍認為,《辦法》的頒布是落實中央“雙減”政策精神的重要舉措,對于規范校外培訓的行政執法,完善校外培訓監管的法律體系,提升校外培訓監管的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校外培訓機構而言,《辦法》的出臺意味著對校外培訓的監管已由政策要求轉變為法律責任。校外培訓機構應自覺履行守法義務,嚴格做到依法辦學、合規經營,違規開展校外培訓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辦法》中規定,適用對象為面向社會招收3周歲以上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違法開展校外培訓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時,規定校外培訓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訓主管部門依法按照行政處罰權限實施,分別對線下、線上校外培訓的管轄作出規定。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在《“雙減”意見》下發后,不少家長由于對孩子成績仍有不小的壓力,一些小型機構紛紛將“陣地”轉為線上或咖啡館、酒店等非培訓場所,并以在家教師、眾籌私教、競賽、思維訓練等模式為借口,悄悄開展校外培訓活動?!坝行枨缶蜁惺袌?,可以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對此,《辦法》第十八條作出了相應規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相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尚不符合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條件,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訓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退還所收費用,予以警告或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其中,就包含了線上有償培訓、以各類名義變相開展培訓服務的情形。
蔡海龍認為,從《辦法》的立法目的和預期的社會效果來看,《辦法》的第十八條,即對各種形式的隱形變異培訓的認定和處罰最為重要。
“如果不能將各種形式的隱形變異培訓全面納入監管范圍,那么培訓市場將有可能出現逃逸效應,從而影響到《辦法》本身的立法目的和“雙減”政策的預期效果。從實踐來看,由于學科類校外培訓隱形變異往往具有隱蔽性高、多變性強的特點,存在難以認定查處的難題,執法機構仍需著力增強執法力量,提升執法水平,創新執法模式,以此來確保各項監管措施落到實地”。
“雙減”與家長們的焦慮
與過去“雞娃”氛圍不同的是,記者發現,課余時間,公園、小區廣場中的孩子多了起來。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334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雙減”以來,孩子作業負擔減輕和家庭教育支出降低是受訪家長普遍感到變化較大的方面。
湖南的一名公立小學家長王先生介紹,“雙減”實施以來,孩子的學習生活變化很大?!耙话銇碚f,作業都能在學校完成,剩下的時間孩子們可以參加學校的興趣班?!蓖跸壬硎?,不僅如此,由于取消了培訓班,家里省下了一筆費用,節假日可以帶著孩子出門旅游,“增長見識也是學習的一環,這比坐在補習班里學習快樂多了”。
但來自云南昆明的初中生家長張女士并不這樣認為。由于面臨升學的壓力,許多學校仍會利用延時服務的時間講題,孩子只能回家做作業,“經常忙完都晚上十點多了,并沒有明顯的減負感”。張女士介紹道,不僅如此,一些家長仍舊會聘請私人教師,為孩子補課?!懊總€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將來被淘汰,再加上現在高中的升學分流壓力,許多家長都很焦慮?!?/p>
對此,蔡海龍表示,受教育權是憲法保障的一項基本權利,通過良好的教育來促進子女的人格發展和社會地位提升是每個家庭的期望。當前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有著多方面的復雜原因,其中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不足,以及教育評價和人才選拔中存在的一元化評價傾向,是兩個直接相關的因素。這導致一些家長在“雙減”之后仍將參加校外培訓作為競爭優質教育的手段。要從根本上化解這一難題,除應對培訓機構的招生辦學行為予以必要規范之外,還需適時轉變教育評價觀念,改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和分配,在升學應試這一傳統途徑之外開辟新的更多賽道,努力建成人人皆可成才的局面。
曾經的教培巨頭在忙啥
“雙減”政策實施距今已2年有余,這項引發教培行業震動的政策,讓曾經的教培巨頭們紛紛開始找尋出路,裁員、轉型的新聞層出不窮,更有甚者則直接退出歷史的舞臺。
其中,新東方的轉型最為“出圈”。
在新東方瞄準直播業務之前,“家人們沖!”和“321上連接”是帶貨直播中的常態,主播們通常以夸張的語氣表情營造出搶購氛圍,靠低價取勝。然而,東方甄選的橫空出世,打破了這樣的業界生態。
東方甄選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將課堂搬入直播間,將文學大家請進直播間,開啟“知識帶貨”的先河。同時,其帶貨主播不少是曾經新東方的明星老師,他們介紹的不光是產品,更是產品背后的故事,是更深層次的文化底蘊和人生感悟。
8月25日,該公司披露2023財年全年業績:年營收45億元,同比增幅高達651%;凈利9.71億元,去年同期虧損5.34億元,同比增長282%,扭虧為盈。由“新東方在線”更名“東方甄選”后,其在財報中將公司定位為:一家直播平臺、農產品科技公司、文化傳播公司,同時也是一家在線課外教育服務供應商。
除去帶貨業務,教育內容方面,東方甄選提供國內大學備考及海外備考課程,主要為準備統一考試或尋求提高英語能力的大學生及在職人士。其在財報中透露:“海外備考業務在營收、招生、盈利方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p>
此外,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培優”變為了“學而思素養中心”;高途則主攻以考研、考公、留學為重心的成人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轉型至合規的素質教育,是各家教培機構的首選方向——體育、美育,乃至棋牌、街舞,也紛紛進入了各教培機構的主營業務;國家所倡導的編程教育則出現在了幾乎所有教培公司的教程方案中。
同時,那些兼具學校和渠道資源的公司開始在教育智能硬件賽道上大展拳腳。比如,作業幫面向消費者推出的喵喵機系列成為了學生群體中的網紅產品,其中錯題打印機的年出貨量達到了數百萬臺,其推出的智能手表、護眼燈、學習桌椅等硬件產品,試圖在學習硬件的生態里打造出一個“作業幫宇宙”。
樸新教育轉型快餐業,做起了學校食堂、餐廳生意。在美股上市的瑞思教育,則選擇“賣殼”與充電服務企業合并。楓葉教育則轉向學校服務,給學生們做起了校服……
教培行業的轉型仍在進行當中,如何憑借自身優勢勝出,還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