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空靈間流淌文人情懷

有人說書法的最高境界是“畫”出來的,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是“寫”出來的。如果不是看了方毅的作品,你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站在方毅的瓷畫面前,一股飄逸、空靈的氣息撲面而來。讀他的作品仿佛在讀一篇篇明清小品文,雋永而又清新。

方毅,1975年生于樂平,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現(xiàn)為江西省工藝美術師。這位年輕的陶瓷藝術家自幼酷愛書法、國畫和古典文學,17歲即拜書畫名家汪正焱為師。在汪老師的精心指點和自己的用心揣摩下,他的書畫藝術取得了一個質的飛躍。

1999年,方毅只身來到景德鎮(zhèn)并進入了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陶瓷設計系,開始了他的六年求學之路。在這六年的時光里,方毅系統(tǒng)的學習了工藝美術的理念和技法。這些學習都為他今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畢業(yè)后的方毅,也和大多數學生一樣,開始了他的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后,他意識到要在這汪 洋的陶瓷藝術之海中乘風破浪唯有走自己的特色之路方可立足。于是他萌生了用千年窯火來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書畫的創(chuàng)作理念。憑借扎實的中國書畫基礎和陶瓷設計、創(chuàng)作理念,他開始了他的藝術之旅。實踐證明,兩種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使他的藝術作品竟然生出一種別樣的情懷。

方毅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文人畫風骨,清雅灑麗,一任天真,有幾分出塵的的飄逸,又有幾分士子的情懷。如清風拂過柳枝,不太留下些許痕跡,你覺得這很美,卻又不可觸及。仿佛穿越千年,在林間在月下,你和古人對飲。那樣的景象似乎在你的面前卻又很遠。是清晰?還是遙遠?說不清。但于說不清的同時,仿佛有那么一縷揮之不去的東西縈繞在你心里,是對逝去的美好的追憶還是對古人情懷的向往?方毅用他的藝術語言在訴說這個時代已不復再見的情操,為我們呈現(xiàn)一種最美的情懷!

方毅的作品分為三大系列。一種是佛說系列。他筆下的觀音骨肉豐美,端莊中有慈悲,衣紋皺褶,別開新樣。金黃色的背景讓整幅作品肅穆莊嚴。他寫的佛經書法則清新秀雅,筆道細,結構清晰,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

第二系列為水墨書韻系列。竹蘭梅菊四君子在他的筆下翩翩有君子遺風,清秀的楷體字讓整個畫面洋溢著濃濃的書卷氣息。閑適、安靜、空靈一直是方毅追求的境界。在方毅看來“以書入畫”是中國畫的畫理,它鑄成了中國畫“神”、“逸”的品格。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對宇宙有一種認識和感悟,只有心到神到意到才能筆到。因此他筆下的一竹、一蘭、一菊、一梅都飽含了他對古代文人先賢的仰慕和自己追求淡泊、獨立的人格意識。正是這種情懷才能讓他的作品在簡單中呈現(xiàn)出一種純凈之美!

第三系列為荷塘書影系列。工筆荷花,姿態(tài)各異,輔以行書讓整幅作品流瀉出一種清風明月的飄逸。簡單的幾筆雕刻讓整個畫面又充滿了立體感。讀他的荷塘書影系列仿佛在和高潔之士對話,你的心靈也為之輕靈。

縱觀方毅的藝術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風格典雅,筆觸細膩,意境濃厚,造型簡練、質樸。用筆揮灑自如,寓有變化,同時又不乏現(xiàn)代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高超的繪畫技藝與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讓他的作品流露出濃濃的文人畫特色,深受廣大陶瓷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睞。

了解更多請訪問方毅陶瓷藝術官網:fangyi.jdzt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