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bpc9g"></rp>
<del id="bpc9g"></del>
<label id="bpc9g"></label>

      <ol id="bpc9g"><samp id="bpc9g"><blockquote id="bpc9g"></blockquote></samp></ol><rp id="bpc9g"><object id="bpc9g"><blockquote id="bpc9g"></blockquote></object></rp>
    1. <button id="bpc9g"><acronym id="bpc9g"></acronym></button>
      <th id="bpc9g"></th>

      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社主辦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文學·副刊

      從圖像學視角看包公像

      2023-10-26 11:27:03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圖像時代的法律(43)

      吳志攀作品。

      在法律與權力兩者之間,他選擇了法律。在法律與金錢之間,他還是選擇了法律。在法律與皇帝圣旨之間,他仍然選擇了法律

      吳志攀

      包拯(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肥東),北宋名臣。人們習慣稱呼他為包公。這位一千多年前的著名人物,先后擔任過多種職務。其中,不少職務與司法相關。

      宋代繪畫發達,相傳有一幅宋仁宗所畫的包公像傳世,畫上蓋有宋仁宗的玉璽。還有一說:這畫出自包公一門生之手,是在包公六十大壽時所繪,作為送給老師的禮物。包公的后人世世代代都將此畫作為“老祖宗真像”供奉,直至后來畫在動蕩中被毀?,F如今,在互聯網上只能看到這幅畫的仿品照片。從照片來看,畫應該是今人繪制的,筆法和設色都是晚近的感覺,缺乏宋畫的古意。

      古往今來的包公形像

      現在我們能看到最早的包公畫像主要有兩幅:一幅是刻板書上的木刻白描包公像,另一幅是毛筆繪制并上色的包公像。這兩幅畫像應該是明清時期的作品,在網上都能查到相應照片。

      而在網絡普及之前,普通老百姓多是在包公祠里瞻仰包公塑像。在我國,除河南開封外,許多省份都有包公祠。包公像也有多種,包括座像、站像。這些塑像也都參考了明清包公畫像的模樣:端莊嚴肅、正大光明。

      人們還能在各種地方戲劇中看到包公形象?!肚叵闵彙罚ㄓ置跺幟腊浮罚┦窃S多地方戲中都有的傳統劇目,最早在明代梆子戲中就已經開始上演了,之后逐步衍化到各種地方戲中,以京劇的《鍘美案》為高峰。京劇《鍘美案》中,上場演出的一度全是名角兒:包公由裘盛戎扮演,秦香蓮由張君秋扮演,陳世美由馬連良扮演。

      京劇中的花臉也叫“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銅錘花臉”和以做打為主的“架子花臉”。勾臉的顏色又分黑、紅、白、綠、黃、紫等幾種。包公的扮相是花臉,并且是以唱功為主的“黑頭”。后來,黑頭幾乎屬于包公的“專用臉譜”,這種“黑頭花臉”也成了鐵面無私、剛直不阿的包公經典形象。

      因為重唱功,所以這個角色非裘盛戎莫屬。據說,李少春曾邀袁世海演包公,被后者婉言謝絕,因為他是著名的“架子花臉”,以“做打”為主。京劇《鍘美案》中,裘盛戎演得太好了,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秦腔、豫劇、河北梆子、陜西梆子等地方戲中的《鍘美案》,包公也都是由唱功出色的演員出演。直到今日,這些戲曲中的包公形象依然被各地觀眾記憶和稱頌。

      現代影視劇中也有包公形象,如電視劇《包青天》中的形象:四方臉型,面色較重。在包公額頭正中,還有一個月牙形狀的痕跡。對此有幾種解釋,其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解釋是:包公額頭這一彎月牙就是一只“天眼”,因為在其面前,任何假象都能被識破,再復雜的案件也能查出真相。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上述包公形象的表達,都彰顯出時代賦予的含義。例如,在明清包公畫像中,都是面容端莊、疏髯秀目,一派命官形象,以此作為司法公正的象征。包公坐堂審案的畫面,不像西方的正義女神忒彌斯要蒙住雙眼,他圓睜雙目、明察秋毫。

      作為代表司法公正的經典人物,有關包公的史料記載完整翔實,并流傳至今。而在西方,正義女神并非真人,只是虛構的神話人物。在這一點上,西方的正義女神更像我國歷史上傳說的法律象征的“獬豸”,現實中并沒有這種“獨角獸”,它來自神話傳說中的意象。

      真人故事與神話傳說差別巨大:神女可以無限完美,而真人難以完美無缺。但是,包公作為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卻做到了近乎完人的地步,為歷代老百姓所稱頌,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包公之所以被歷代老百姓所擁戴,源于他為官一生的所作所為。根據明代安遇時所著《京本通俗演義包龍圖百家公案全傳》,包公在其審理的一百多件案件中,都做到了不徇私情、不附權貴、公平斷案。明清時的《三俠五義》等小說,都是從更早史料中衍化加工出來的。這些史料有很多,如《宋史·官職志》記載了包公在開封做過知府。此外,南宋李燾著《續資治通鑒長編》、宋人編《兩朝國史·包拯傳》、元朝人著《宋史·包拯傳》以及包公門人張田編的《孝肅包公奏議集》等,都有關于包公如何做人做官的詳細記載。

      在這些記載中,一句話形容包公如何做官的表述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币簿褪钦f,當時已經流傳這樣一句話:打官司沒有行賄送人情不要緊,還有像閻羅王一樣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作主。正是由于這些史料記載,后世將包公奉為神明,認為他是奎星轉世,所以修廟建祠,紀念他的大功大德。

      包公為官清廉,對違反亂紀者絕不輕饒,權貴也拿他沒有辦法。在審案過程中,在法律與權力兩者之間,他選擇了法律。在法律與金錢之間,他還是選擇了法律。在法律與皇帝圣旨之間,他仍然選擇了法律。

      古代官員中,或許有一些人也能做到前兩項,如狄仁杰、海瑞等。但是,包公能做到在法律與圣旨之間,依然選擇法律,就說明在其心目中,公正的法律至高無上。就拿秦香蓮與陳世美的案子來說,圣旨偏袒陳世美,因為陳世美已坐上駙馬爺的高位。但是,在包公的審案大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陳世美犯了死罪,就必須挨鍘刀,決不姑息,即便是皇帝為陳世美下圣旨“免死”也不行。

      “青天”美稱流傳至今

      包公的機智也為老百姓所佩服。身為朝廷名臣的包公,當然不能公然對抗圣旨。于是,他先斬了陳世美,再去接圣旨。圣旨雖然接到了,可陳世美已經伏法。形式上,看似圣旨晚到了一步,但實質上,權力與法律沖突時,正直的臣子依然執法如山。這就好像“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樣。因為君命遠在廟堂,不了解邊疆塞外的情況,在前線的指揮官此時擁有比君命還要高的決策權。只有如此,才能打仗,才能打勝仗。如果不是像包公這樣的朝廷命官堅持法律,大宋江山恐怕會更早讓人。

      包公被我國老百姓稱為“包青天”?!扒嗵臁庇小扒骞佟钡暮x,也有“公正”的含義,還有“光明”的含義。例如,“見光明”,也可以說“見青天”。后世將“青天”作為對不徇私情、公正執法官員的美稱。

      例如,在20世紀40年代的陜甘寧邊區,就有一位“馬青天”——馬錫五。馬錫五專員兼任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時,經?!皵y案卷下鄉,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巡回審理,就地辦案;實行審判和調解相結合,反對主觀主義的審判作風,堅持法律原則,忠于事實真相”。由于他執法嚴正、剛直不阿,深受人民群眾歡迎。他的審判方式被稱為“馬錫五審判方式”,曾在解放區推廣。

      當時,馬錫五辦過的一樁婚姻案,得到當地人民群眾的贊許。后來,陜北的民間藝人將這個案件故事改編成地方戲《劉巧兒》。評劇《劉巧兒》中的女主角劉巧兒由著名演員新鳳霞扮演。1956年,這部評劇被拍成電影《劉巧兒》在全國上映,其中劉巧兒的評劇唱段《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在群眾中流行、傳唱。2009年,講述馬錫五事跡的28集電視劇《蒼天》播出。2019年,電影《馬錫五斷案》在全國上映。

      從“包青天”到“馬青天”,他們能得到老百姓贊許的原因是:斷案結果讓群眾滿意,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何為公平、正義。從圖像學的角度看歷史上的包公像,是在解讀“包青天”的內涵,也是包公像對于今天的意義。

      (作者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責編:尹麗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廣告征訂 | 本站公告 | 法律聲明 | 報紙訂閱

      版權所有 Copyrights ? 2014-2023 www.noweden.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京ICP備10019071號-1 京報出證字第014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7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