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bpc9g"></rp>
<del id="bpc9g"></del>
<label id="bpc9g"></label>

      <ol id="bpc9g"><samp id="bpc9g"><blockquote id="bpc9g"></blockquote></samp></ol><rp id="bpc9g"><object id="bpc9g"><blockquote id="bpc9g"></blockquote></object></rp>
    1. <button id="bpc9g"><acronym id="bpc9g"></acronym></button>
      <th id="bpc9g"></th>

      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社主辦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文學·副刊

      沈家本研究:從冷門到熱潮

      2023-11-02 10:00:13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只有國家的法治建設深入開展,一位清末官員的作為才有可能得到重視,他對中國近代法治的重大貢獻才會得到確認,他的法治精神才會受到尊重”


      《法治周末》記者 尹麗

      10月28日,第三屆“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浙江湖州舉行。眾多中外學者濟濟一堂,共話法治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沈家本后裔、中國政法大學退休教授沈厚鐸作為三屆會議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在發言中簡要回顧了這一系列會議的歷史,并期望構建以沈家本法學學術研究為龍頭的、更加全面研究沈家本文化遺產的“沈學”。會后,他接受了《法治周末》記者的專訪,講述了“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系列研討會的發展歷程。

      《法治周末》:第三屆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您簡要介紹了這一系列會議的沿革。您如何看待這一系列會議的意義?

      沈厚鐸:2003年,第一屆“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登上學術舞臺,至今已有20年。每屆研討會都收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相關學者的熱情關注,申請參會人員每次都大大超過預期,乃至與會人員不得不限制在提供論文的學者范圍之內。

      這種熱烈的現象,說明人們對沈家本先生在我國法治近代化改革中的歷史地位與主持清末司法改革的重大歷史意義的認識在不斷加深,尤其是對沈家本先生在那場未能徹底完成的改革中提倡的依法治國之借鑒意義的肯定。

      越來越多的青年學者提供了學術水平極高的論文,令人看到了沈家本研究后繼有人,這是令人興奮的事情。作為沈家本先生的后代,我感到欣慰,也希望沈家本研究更加發揚光大,為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貢獻更豐富的學術成果,為國家的法治建設提供更貼切的借鑒。

      《法治周末》:從2003年至今,上述會議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尤其是此次會議,更是邀請了來自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您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沈厚鐸:這是有一個過程的。2003年,第一屆“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這是中國法治文化研究的一個創舉。改革開放前,沈家本幾乎無人問津。

      1985年,李光燦先生的《評寄簃文存》面世,光燦先生第一次提出了沈家本“是清末法制改革的倡導者合法之革新派的領袖,是近代啟蒙的法理學家,他留給后人的法律文化遺產是極豐富的”的論斷。

      為紀念沈家本先生誕辰150周年,1990年6月,中國政法大學舉辦了“沈家本法學思想研討會”。雖然也有論文集,但僅收到論文15篇。不過,這是高校舉辦的第一次有關沈家本的學術會議,確是沈家本研究的發端。

      繼之,在北京大學法律系的倡導下,13所高校共同發起并經有關部門批準,于同年10月在浙江杭州舉辦了史上第一屆“沈家本法律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皣H”二字是一個新的起點,說明外國學人已經開始關注沈家本,也將國際社會有關沈家本的研究,帶入了我國法學的學術舞臺,大大擴展了中國學者的思路。然而,這兩次會議都僅限于“沈家本法律思想的研究”。

      令我感慨的是,當年與會專家學者中,近二十位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我相信,沈家本法律文化的研究會沿著這些先輩的足跡,繼續前行。

      2003年,第一屆“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一次提出了“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的概念,從而擴大了沈家本研究的學術范疇。這正是李光燦先生早在1985年論斷的延伸與實踐。

      從2003年到2023年這20年間出版或即將出版的學術論文集所收錄的論文來看,“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的色彩越來越濃重。第一屆的論文包含了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沈家本與法律制度以及中外法律制度的研究;第二屆的論文則有沈家本思想研究和評論、傳統律學和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末修律與當代法治研究;本屆即將出版的論文集包含了從先秦到清末的傳統律學與傳統法律文化的研究、沈家本與近代法治文化及沈家本的生平足跡的考察、沈家本先生的國際影響等方面,研究觸角所及,已經十分廣闊。

      這個發展過程,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而前進的。特別是近年來,國家號召弘揚傳統文化、汲取傳統文化的有益營養,開闊了學者的眼界,拓展了研究領域。這也是本屆研討會內容豐富多彩的重要原因。

      在《法學會雜志序》的結尾,沈家本先生曾滿懷希望地說:“自后吾中國法學昌明,政治之改革,人民之治安,胥賴于是,必不讓東西各國,競詡文明也?!彼哑谕耐杏谖磥?,相信中國的法治文明終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法治周末》:您多次到過湖州。沈家本紀念館、沈家本歷史文化園等無不彰顯著湖州與沈家本的緊密關聯。您如何看待沈家本故里湖州與沈家本研究之間的相互影響?

      沈厚鐸:在杭州舉辦的第一屆“沈家本法律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亮點之一就是當時的湖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程彩文、副主任潘仕仁也帶隊參加了會議,并邀請了部分專家學者赴湖州考察。

      這不僅表達了故鄉人對沈家本先生的敬仰,也開啟了湖州市沈家本文化的研究與宣傳。由此,湖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法學會積極組織了許多有關沈家本的活動,當地也出現了一大批沈家本的研究者。

      這些研究者們尋找到沈家本墓地、石刻墓柱,并把沈家本墓遷移到杼山,進行了很好的修葺。之后,湖州市委、市政府積極與中國政法大學合作,先后促成了三屆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沈家本歷史文化園的建成、《沈家本全集》的編纂等。

      應該說,中國政法大學與湖州的合作,在沈家本法律文化的宣傳與建設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如今,沈家本已經成為湖州市的“名片”,這大大促進了法治城市的建設,對湖州文旅事業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法治周末》: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投身到對沈家本的研究中。您如何看待沈家本的研究熱潮?

      沈厚鐸:顯然,這與我國國力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只有國家的法治建設深入開展,一位清末官員的作為才有可能得到重視,他對中國近代法治的重大貢獻才會得到確認,他的法治精神才會受到尊重。從某個角度而言,沈家本法治文化現象研究的推進,也證實了中國國家法治建設的發展。沈家本曾多次論述到法學昌明、政治改革、人民治安是不可分割的不同方面,失此必然無彼。

      責編:尹麗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廣告征訂 | 本站公告 | 法律聲明 | 報紙訂閱

      版權所有 Copyrights ? 2014-2023 www.noweden.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京ICP備10019071號-1 京報出證字第014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7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