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墻法庭:基層“守望者”
2023-11-07 14:52:54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李想 儀挺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法院遙墻人民法庭,一個緊鄰濟南遙墻國際機場,位于膠濟鐵路和歐亞班列鐵路沿線,立足服務臨港經濟發展的城鄉接合部法庭。法庭轄區是濟南國際內陸港和濟南臨港開發區核心區域,是濟南市構建“公、鐵、空、水”四港立體化多式聯運的中心基地。
近年來,遙墻法庭充分發揮法庭區位優勢,探索、創新審判服務新模式,著眼于服務保障轄區經濟發展和民生需求,不斷建立健全審判工作機制,“踏出腳步”深入基層,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將解紛陣營移至“陣前一公里”。同時,以現代化、智慧化的配套設施,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方式打造人民信得過的新時代智慧法庭,在轄區內建立了堅實、良好的口碑。法庭先后被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授予集體三等功、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集體二等功。
以人為本,高效解紛,以能動司法傳遞司法溫度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因遙墻法庭地處城鄉接合地帶,面對的社會群體十分龐雜,且訴訟需求也多種多樣,為此,遙墻法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多元的訴訟需求,不斷探索集約、高效且有“溫度”的工作模式,及時、有效地化解糾紛,全面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
“我起訴包工頭,向他討要工資,但他人找不到了,我的工資還能要回來嗎?”今年3月,遙墻法庭審理了一起勞務合同案件。原告劉某為一名進城務工人員,長期輾轉于多個工地打工以維持生計。被告江某為劉某的工長,多年來一直由江某帶領劉某務工。但在2022年年底,劉某卻與江某失去了聯系。
遙墻法庭干警在文書送達階段,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江某因事故現正在濟南某醫院接受治療,無法到庭參與庭審。但考慮到勞務費是農民工賴以生存的根基,糾紛必須及時化解。在確定江某的聯系方式后,遙墻法庭承辦法官與江某取得了聯系。在法官的建議下,江某同意通過網絡庭審的方式參加庭審。
3月15日上午,劉某到庭,江某也順利地登錄網絡庭審系統。當江某登錄庭審平臺后,映入眼簾的是點滴瓶和輸液管,床側還有一輛輪椅。原來,在2022年11月,江某在工地工作期間,不慎從腳手架上跌落,大腿、骨盆等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折、損傷。后又遇工地停工,江某的工傷認定一直沒有處理結果。江某在掏空積蓄后,無奈之下,將劉某及其他工友的勞務費用于自身治療,前后花費約有近40萬元。江某自認為挪用勞務費不光彩,內心深受譴責,又擔心劉某以及其他工友知情后寒心,所以一直隱瞞著他們。言語間,江某已經潸然淚下。
見此情形,承辦法官隨即詢問劉某意見。劉某略顯猶豫,并抱怨江某為何不如實相告,致使自己起訴江某顯得不仁不義,后稱錢可以不著急還,等江某康復以后再說。但劉某的提議遭到了江某的反對,江某執意要盡快還錢。江某稱,其工傷認定現在已經進入訴訟程序且判決支持江某勝訴,后期賠償款執行到位后第一時間償還楊某。最終,在法官的調解和建議下,劉某與江某達成協議,還款期限約定在江某康復治療結束后的2023年12月31日,并通過網絡庭審平臺由雙方簽字確認。
本案的及時化解,打破了訴訟工作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一來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雙方當事人的訴累,保障劉某的債權得以實現;二來也為江某預留了充足的康復時間使其安心治療,合理保障了其身體權益;三是在案結事了的基礎上,保全了當事人雙方的深厚友誼。
暢通渠道,智慧司法,開辟專業審判“快車道”
2022年8月下旬,遙墻法庭轄區內的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經營狀況不佳,導致了逾期交房、逾期支付工程款等違約情形出現。多名業主起訴,要求解除購房合同、公司支付違約金。建設方和供應方索要工程款、材料款等問題也隨之出現。首批訴訟案件累計多達十余件,公司資產被凍結,當事人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為保障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遙墻法庭立即召開庭務會,將相關案件匯總后第一時間集中委派給駐庭調解員率先開展訴前調解工作,各審判團隊法官助理負責與調解員對接。在案件調解不成功時,承辦法官隨即立案并開展質證工作,總結、歸納爭議焦點。在調解員的努力化解下,爭議不大、案情簡單的案件迅速調解結案,當事人雙方在結案當天便可取得裁判文書。
短短十天內,涉及該公司的首批案件存量降為6件,剩余案件因在訴前調解階段已經明確了案件癥結,鑒定、質證等程序迅速完成,案件審理進度也快速推進。2022年12月14日,該公司首批訴訟案件審結,為其恢復經營能力贏得了時間,也及時地維護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緩和了當事雙方的矛盾。
上述房地產公司李姓法務人員說:“在案件受理后,遙墻法庭的法官們第一時間開展工作,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方式積極主動地協調雙方化解糾紛。有時因出差緣故,庭審排期與我的工作時間出現沖突,無法出庭,法官便通過‘一案一群’企業微信群組織我們雙方進行調解、質證。即便我在晚上提交材料,法官也會及時在群里回復。而且調解員的專業水平也很高,溝通起來十分順暢。
有時剛確定了調解意見,隨后法官就發給我們一個庭審鏈接和庭審碼,點開后輸入庭審碼,便直接進入了‘云庭’網絡庭審平臺。在法官的主持下,我們很快就達成調解協議并且可直接在線上簽字,當天就能收到調解書的電子送達鏈接,效率非常高,也十分方便?!?/p>
據遙墻法庭庭長儀挺介紹,遙墻法庭地處濟南東部交通“咽喉”部位,隨著近幾年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轄區產業的不斷轉型升級,傳統的工作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需求,對于審判工作專業化和智慧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為此,遙墻法庭自2021年以來,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科技法庭”建設標準,不斷配備和完善配套設施,依托新型媒介進一步暢通解紛渠道。法庭設立涉農、涉企、家事、物流4個調解室,并聘用4名擅長不同的專業領域的駐庭調解員,長期開展訴前調解工作。法庭受理的所有案件均通過4人進行梳理、分類,并根據案件類型的不同進行定向化解,以提高工作效率。
踏出腳步,主動擔當,構建覆蓋轄區全域的解紛網絡
“郡縣治,則天下安”。為深入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和矛盾糾紛“訴源治理”,遙墻法庭征求多方意見,與轄區各治理單位共同建立了基層社會治理常態化聯系機制,形成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的合力,共同維護基層社會的安定祥和。
2022年7月30日,遙墻法庭轄區內某村民委員會給法庭副庭長張本榮送來了感謝信。信中寫道,自歷城法院在該村開展“無訟社區”以來,張本榮法官多次到村里調解相鄰糾紛,切切實實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其中最為棘手的,是該村村民王某與宋某兩家因一棵樹而產生了近十年的糾紛。
原來,王某與宋某為前后相鄰的鄰居。十多年前王某在自家院墻外種了一棵樹,隨著時間的推移,樹苗不斷成長。直至十年前的一天,王某種的樹在風力的作用下毀壞了宋某家的屋頂。兩家都認為自身有理,錯在對方,甚至拳腳相向。后來宋某將自家屋頂換成鐵皮屋頂,但兩家的矛盾猶如王某墻外的樹一樣根深蒂固。多年來,村委會一直設法調解兩家的矛盾,但都調解未果。
2021年6月,該村村委通過微信工作群將此糾紛向包掛該村的張本榮法官對接。群眾的事無小事,張本榮隨即利用休息時間多次前往該村開展調解工作。
由于兩家積怨已久,調解工作幾度膠著、陷入瓶頸。但張本榮認為,兩家的糾紛一天不化解,之間的隔閡將日益加深。在張本榮的多次調解下,2022年7月中旬,兩家人的矛盾終于根除,雙方重修睦鄰友好之情。
一封感謝信,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但是折射出了最誠摯、最樸素的情感,更體現了遙墻法庭干警的責任擔當和溫情所在。此后,遙墻法庭不斷深入基層,放遠目光,踏出腳步 “零距離”地了解群眾呼聲和需求,通過“拉家?!薄罢務勑摹钡确绞浇鉀Q群眾糾紛,在化解矛盾的同時兼顧人文關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遙墻法庭不斷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秉承將“事后救濟”變為“事前介入”的工作理念,主動投身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2023年4月,法庭與轄區各政府部門等治理單位等建立了基層社會治理常態化聯系機制,協同開展基層解紛、普法宣傳等多個方面的工作。各單位、部門結合自身職能和工作本職,明確各自職責分工;建立微信工作群和聯系花名冊,依靠地方政府,攜手多方力量,立足各自本職,構建覆蓋轄區全域的綜合治理網絡,形成基層社會治理合力。
法庭依托“無訟社區”“法官驛站”、人民調解平臺“三進”工作成果,以社區網格員和村居聯絡員為矛盾感知“觸手”及時發現矛盾、總結爭議焦點;以街道綜合治理辦公室為綜合處理樞紐,對糾紛進行分類和風險預估;以村民委員會和社區委員會為主要解紛陣地,實地開展具體工作,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切實做到矛盾糾紛做到“源頭把控”“訴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