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刑事訴訟條件理論的補白之作
2023-11-09 09:47:30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刑事訴訟條件論》
作者:王一超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張建偉
年少時,見店家打烊,常有一節目是上窗板。窗板都是老舊木板,有多塊,每塊都是編著號碼的,以便上窗板時對著齊整。那時看店員熟練安裝著窗板,覺得真有一種神奇之感。
多年后,徜徉在刑事訴訟法學研究領域,覺得有一些基本理論范疇,仿佛就是少年時見過的一塊塊緊密相連的窗板。
在這些“窗板”當中,怎能少了“訴訟條件”?
有關訴訟條件的法學知識,構成刑事訴訟理論的組成部分,與其他理論知識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遺憾的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多年來卻幾乎遺忘了“訴訟條件”這一基本理論范疇。謂予不信,不妨隨便翻開當下的一些刑事訴訟法學教材,可以發現,那里是難覓訴訟條件的蹤影的。這與日本等國的刑事訴訟法學教材,大不相同。在我國,除了臺灣地區刑事訴訟法學教材還能見到“訴訟條件”的闡述而有所不同之外,“訴訟條件”早已成為刑事訴訟法學研究和司法實踐中的陌生概念。
究其原因,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中,基本理論范疇的體系沒有很好建立起來,基本理論研究中遂不免存在缺漏。刑事訴訟主體、刑事訴訟客體、刑事訴訟價值、刑事訴訟職能、刑事訴訟行為等基本理論范疇的研究,都有了較為深厚的學術研究成果的積累,但是,刑事訴訟條件卻沒有能夠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門話題,這塊“窗板”被漏掉了。
由于這一緣故,當我們看到王一超全面、系統、深入探討訴訟條件的刑事訴訟法學專著《刑事訴訟條件論》得以付梓并嘉惠士林,理應感到十分欣慰。
王一超的專著《刑事訴訟條件論》是國內第一部就刑事訴訟中的訴訟條件問題撰寫的學術著作。訴訟條件是刑事訴訟基本理論范疇之一。這里提到的“訴訟條件”,也稱為“訴訟要件”。概言之,指的是訴訟關系之成立及存續的必要條件。
凡法律關系的發生,都需要具備一定條件,刑事訴訟法律關系也是如此。如本書作者中肯地指出:“訴訟條件是刑事訴訟的容許性條件,從整體上制約著國家機關發動并維持刑事追訴的正當性。欠缺訴訟條件,刑事訴訟應從根本上予以禁止?!?/p>
訴訟條件有廣狹兩種含義,狹義的訴訟條件為起訴(或稱追訴)條件,是刑事訴訟關系成立時的必要條件。易言之,是刑事案件起訴時必備的條件。廣義的訴訟條件,是訴訟關系成立以及存續中的一切訴訟行為必須具備的條件,如法院對被告人必須有審判權之類。訴訟條件的設定,是案件提起起訴的依循,決定了案件起訴的門檻,也決定了審判的質量,也決定了案件當事人能否早日從無謂的追訴程序中解脫出來。本書作者認為,訴訟條件對于抑制不當有罪判決、抑制不當實體審理與裁判、抑制不當公訴、抑制不當的刑事追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王一超以刑事訴訟條件為學術研究的對象,可以說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此前國內相關研究不足,積累的研究資源不多,要立足于國內的研究資源闡發這一具有理論性的學術問題,難免有捉襟見肘之感。這就需要研究者能夠將研究的視野拓寬,向域外學術資源中采集相關研究成果并加以消化、吸收,形成自己學術創見的靈感來源。
從本書引用的豐富的域外資料看得出來,作者為完成這一扎實的學術作用,其用功之勤;從篇章結構設計以及豐滿的文字內容,也可領略作者思考之廣深、認識之深。
這部專著,不但為訴訟條件的制度提供了理論詮釋,為完善這一制度提供了學術指引,也為刑事訴訟理論的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作出貢獻,補上了我國刑事訴訟基本理論范疇的一個缺失的“窗板”。
多年來我的一個感覺,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學尚未煥發出足夠的理論魅力。刑事訴訟法學能否煥發理論魅力,與基礎性理論的研究與應用的狀況密切相關。多年來,我國刑事訴訟法學者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研究成果,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不過,這些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在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中很少被介紹,這些已經有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在學術研究中也很少得到應用,在立法過程與司法實踐中更是實踐轉化不足,這就使刑事訴訟法學的理論魅力難以釋放。
在我看來,刑事訴訟法學理論研究成果的積累、傳播與應用,是刑事訴訟法學理論魅力的源泉。因此,我對于本書的期待是,這部研究訴訟條件的專著能夠引起學界同仁對該書主題與觀點的興趣,進而產生同一主題下更多的研究興趣,使得多年來冷掉的“訴訟條件”這一基本理論范疇得到重新認識與重視,并成為刑事訴訟相關立法與實踐之學術助力。
(作者系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