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bpc9g"></rp>
<del id="bpc9g"></del>
<label id="bpc9g"></label>

      <ol id="bpc9g"><samp id="bpc9g"><blockquote id="bpc9g"></blockquote></samp></ol><rp id="bpc9g"><object id="bpc9g"><blockquote id="bpc9g"></blockquote></object></rp>
    1. <button id="bpc9g"><acronym id="bpc9g"></acronym></button>
      <th id="bpc9g"></th>

      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社主辦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文學·副刊

      “久而久之,我們就能飛在空中了”

      評電影《重力小丑》

      2023-11-16 09:56:08 來源:

      隨著秘密的被揭開,觀者卻漸漸發覺:原來,在這無章的宣泄里,飽含著最大的隱忍與仁慈


      圖為電影《重力小丑》海報。

      李佳

      這部電影,猶如一張巨大“拼圖”;欣賞時的感受,五味雜陳。明朗中有陰郁,苦里帶了甜,團聚中有別離;明明是發生在春天、卻敘說著失去,明明點燃了很多場火,卻依舊感覺冷。觀者很難一下子說出,看這部電影是什么滋味,似乎所有的印象都是拼湊得來的。

      電影《重力小丑》上映于2009年5月。這個名字,作為一部電影,為當年尚且作品不多、聲名不顯的森淳一導演贏得了聲望,也為主演之一、剛滿20歲的岡田將生摘得包括日本電影學院獎在內的若干“最佳新人獎”。而作為一部書,它是日本“天才作家”伊坂幸太郎的成名作。原著帶有很強的“伊坂風格”,幽默、晦澀,也優美、溫暖。電影很好地保存了原著精髓,又去除了過于難懂的部分,最終留下莫測未名的一池春水。

      最大“秘辛”

      每當觀看這部電影,都如同將石子投入了池水中。電影以懸疑片的“面目”出現:泉水和春是一對兄弟,與父親生活在仙臺市,城中忽然爆發了連環縱火案,人們陷入不安和議論中,兄弟二人偶然察覺縱火似與神秘涂鴉有關,為了揭開謎團,兩人聯手展開調查……

      但等到“看進去”,觀眾才發現:很難用某個“類型”來定義這部影片。懸疑,只是“池水”上的一層漣漪?!俺厮焙苌?,包含的內容豐富,總能讓人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最不幸者,有著最美好的觀感??催^這部影片的人,都不會忘記它明媚的開場:春光燦爛,櫻花爛漫,俊朗的少年從二樓一躍而下,他手持棒球棍、將欺辱少女的幾個壞小子打得四散奔逃……這少年,就是本片的主人公之一——春。

      看著這樣的美好,誰也無法想象:這位有明媚出場的少年卻出生于黑暗。春的母親是24年前連環強奸案的受害者,而春就誕生于那場罪業。從小到大,雖然有父母和兄長的愛,但他也承受著異樣的目光,甚至還有自己心底某種“我為什么不同”的恐慌。隨著當年真相逐漸浮出水面,春無疑是眾人中最痛苦的那個。

      沉重的生活,卻有著溫暖的外殼。父親的出場不多,但每一次都站在陽光里、面帶笑容。他笑著在鄉間擺弄甜蜜的活計(養蜂),笑著點評菜的味道很怪,笑著說出自己罹患了癌癥,又笑著說道:“沒什么,只需要一個小手術”。

      這位父親,在兩兄弟的記憶里,能將任何煩惱化為烏有,就連他遇到母親也是在仙臺最糟糕的一場暴雪里。正是他,在知道母親懷上強奸犯的孩子后,笑著安慰她,讓她把孩子生下來,并在此后24年給了這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無私的父愛。這位父親說:“我們這個家,是最團結的?!?/p>

      電影中的父親,是悲傷與幸福的結合體。這位其貌不揚的男人身上,背負著整個家庭的秘密和痛苦,而他卻像海綿般吸光所有不和諧的痕跡,讓身邊人生活在尋常中。若能理解這些,就會從他身上發現一種強大的力量,正是這力量為主人公的悲劇人生修改了劇本,給這個充滿罪惡與悲傷的故事,涂上了溫暖底色。無疑,父親是隱身在影片基調中的最大“秘辛”,等著被發現、被解讀。

      縱火迷霧

      然而,在感觸溫暖的同時,觀者不應忘了影片所講的故事,一個關于犯罪及其惡果的故事。至少,在主人公尋常生活的背面,還有一起連環縱火案,雖不知兩者之間到底有何關聯,但案件已從各個縫隙滲透而出:電視機上、哥哥的閑談中、弟弟的工作中……隨著劇情的深入,案件與這個家庭的羈絆越來越深,秘密也隨之若隱若現。

      而當一切還晦暗不明,不管影片如何故作鎮定,一種不安感已無可阻擋地滋生。影片所要傳遞的似乎還不止于此,還包括命運、基因、復仇,等等。眾多信息交織纏繞,故事將如何發展?光影中的美好,也是一池春水,晃動不定,恐慌泛起了不規則的漣漪。

      而與美好一樣,罪惡也并非確定無疑的。比如,那個貫穿全片的連環縱火案。所謂的“縱火”,本身就曖昧不清——除了最后一次外,20余場火,無一不蹊蹺,沒燒毀什么、更沒有傷害誰,很難說清縱火者的惡意何在。后來,當兩兄弟將縱火與涂鴉聯系在一起,它就更像一場游戲、抑或宣泄,連帶人們對于縱火的態度也模糊起來。

      然而,隨著秘密的被揭開,觀者卻漸漸發覺:原來,在這無章的宣泄里,飽含著最大的隱忍與仁慈。它是一個迷途者(春)的試探,他痛苦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路不清,善惡混沌,他不知該何去何從。而對于那個給自己帶來生命、更帶來苦難的生父,他更不知該如何面對。每一次縱火,都同時帶有善意和惡意,既是對生父“善”的呼喚,也是對自己內心“惡”的洗禮。然而,“善”并未被喚醒,“惡”卻日積月累、積重難返。所以,每一場火,都推動春走向了命定的結局。

      “也很無聊”

      那么,電影究竟要表達什么?是溫情無價,還是自我救贖?是罪惡的因果循環,還是宿命的掙脫?或許,都有。但即使有,也都只是淡淡幾縷。影片反復說起基因,其內核卻是“反基因”的,主人公春最終從肉體和精神上“殺死”了生父兩次:一次是掙脫宿命,一次是自我超越;一次是魔鬼,一次是英雄。由此,春的面容也模糊起來。

      影片的意圖,就像里面的20多場縱火一樣曖昧不清,卻始終有著豐沛的表達欲。而當我們跟隨泉水一起、揭開墻上的海報,看見那副仿佛畢加索立體畫一般的拼圖時,內心被猛然擊中。所有感受都在那一瞬間重疊,雖然依舊難分彼此,卻已無限接近了解答。

      無論如何,我們記住了:春的一躍而下。那個畫面,在影片的開始和結尾處各有一次,與小丑的表演構成了互文。片中有一場回憶:年輕的父親、母親帶著年幼的泉水和春觀看表演,當小丑的高空雜技上演時,春不由得緊張起來,母親笑了,撫著他的小腦袋,說:“如果生活充滿樂趣,那就沒有什么能讓你墜落?!备赣H也笑了,說:“久而久之,我們就能飛在空中了?!倍倌甏旱剀S下,就是一種“飛翔”,其中既有無法擺脫的重力,又有超越其上的抗爭。

      兩次躍下的意義是不同的,最初的那次是義無反顧,最后的那次是如釋重負。而無論哪一次,都像兩兄弟的名字一樣——“泉水”的英文也是“春”,孕育著希望。

      結局到來的時候,故事里的上一代全部隕落,新一代迎來了新生。而此時,兄弟還在,親情還在;罪惡還在,不安還在;嘆息還在,溫暖還在。觀者的感受依然難以言說;某種程度上,影片再現了伊坂幸太郎在原著中多次提及的、他非常推崇的法國新浪潮代表人物讓-呂克·戈達爾:他的電影“很酷,很好笑,也很無聊”。

      有時候,“無聊”是一個很大的詞匯。電影,為什么非要表達確切意義呢?繁復的東西不妨留給學者們,用來鉆研和顛覆吧。將輕松美好留給普通人,就像春天要有繽紛的花,春之舞蹈就是落櫻漫天。

      責編:尹麗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廣告征訂 | 本站公告 | 法律聲明 | 報紙訂閱

      版權所有 Copyrights ? 2014-2023 www.noweden.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京ICP備10019071號-1 京報出證字第014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778號